close
看完村上春樹的1Q84了沒?
我用念我的世紀的方式,把上下目錄當作對話或是腳本或是新詩來念。
用淺薄的社會學知識來看對喬治歐威爾1984致敬的本書。卻懶得去翻1984,其中文本互涉之處,大概都不知道吧。
(跪求一個認真的研究生幫忙寫篇相關報告來看,拜託拜託。
中文、台文所外文日文社會歷史等系所網友,請教些深入的意見,我會用GOOGLE大神來找到你)
再用地下鐵世界、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的兩本村上著作來試圖解讀1Q84提到秘密宗教的細節和當時社會的巧妙關聯。
2009年的現在,大人物模式崩解,多元細小端子交織的權力理論,我們該怎麼重述曾被喬治歐威爾「假想的未來年代」?
大概就是這篇小說的問題意識。
我覺得1984人物的疏離與陌生,仍然是現今的狀況,寫出來就是種關切,這關切仍然延續地下鐵、神的孩子這些著作的傳遞的概念。
因為人類有愛,但是主人翁的愛只表露於相遇一刻的驚鴻一瞥,大部分還是孤獨的為了自己的信念奮鬥,情感的傳送和接收,只能用隱晦的描述來暗示。
家暴施虐者被非正當途徑暗殺的描述,為弱勢族群發聲者陷入的困境,如難敵Little People逼近的壓力,對冷漠社會的撼動,竟只是無聲無息的幾個死亡場面,
感覺蠻絕望的。
然後,坦白說,這個文本象徵濃度太高,little people多重意旨,又總是「阿哈」的眾聲喧嘩,我們很難了解他的明白。
男主角天吾就當個沒有甚麼建樹的橋梁角色,實在不是很懂。
身為女性我好像懂得女主人翁對可惡男性的恨,愛和慾望兩者不能結合,自我不完整的困惑。
讀後感是,坦白承認自己掉進了一個充滿Q的世界,黑黑的雲霧。
原以為秘密宗教和烏托邦是某些人心靈的最終寄託,其實那也是權力者運作而已,
甚麼也不用在乎,裡面甚麼也沒有,硬要說的話,就是權力爭奪者把真正的邪惡,團團包起來。
人的出口,非得死在相對的非線性和難以解釋的年代,摯愛的那個人才會追尋已經逝去的自己。
如果在這裡終止,這本書好像還沒有寫完。或者是,喔,召喚讀者不要讓我這樣結束。
(還是我想得太多?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