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當你想不通某件事情時,只要記得,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。
同事這番話實在很有智慧,彷彿解答了乍看之下的矛盾,化約為一種最容易被接受的價值。
這個討論的問題點是:為什麼阿凡達要拍成3D電影。
比起,因為愛,這個廣告台詞,因為錢好像更不擇手段一點。
你看到青光眼、看到頭昏腦脹,看到吐,都是理所當然。
如果畢卡索在現代,他一定也會投入3D動畫,前衛,錢謂也。(好偏執的言論)
 
我想不通的另一個電影問題,大概就是隨片影評了。
搞不懂DVD為什麼一定要附上這個,近年來時興的玩意兒。
到底誰會把它看完?一個取消所有的電影聲音,只剩下畫面,
由導演,另一個可能是主角製片副導編劇剪接評論的一場電影。
當然首先會有些刻意的奉承。但我個人蠻喜歡這個部份的,不曉得為什麼。
接著往往會出現一些對話......這個景我們在那裡搭的,那個景是實際的醫院,
這一幕我本來打算這樣拍,但20幾個版本中,選擇了這一個。
再來解構某一些特效,或者把拍戲當天的流水帳全供出來
......這樓梯演員整整爬了30趟,或是1992年沒有這種款式的車子在路上跑。
看完之後不免會想,到底這種解剖為的是什麼?
 
當然在導演的立場,每部電影每個畫面都像是自己的孩子,不免會有很多的想法想找個傾訴的對象。
相對的立場,此舉亦同樣滿足了觀眾窺探的欲望。
一直很喜歡看影評的,但要在觀影之後,
留給自己思想的空間,不想邊看電影邊受影評影響而焦慮。
編導隨片影評的能量不等同於此類迴響,
倒像是一場拆穿魔術面具的幕後展演,引領觀眾進入後台,當成拍攝電影的偷窺者。
觀眾至此化為看不見的幽靈,假作真時真亦假,更形迷失而已。
看隨片影評是很危險的行為。因為有時候,這種偷窺感和迷幻感蠻難以自拔的。
在看或不看之間,心中仍然會有些掙扎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○○ shiyil 的頭像
○○ shiyil

shiyi's wonderwall (日日數饅頭啦 )

○○ shiy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